荷银市值基金 大股东清仓 泰达宏利基金再临震荡
推荐文章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推进和政策的逐渐放宽,我国逐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想要实现外资全资控股。近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显示,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宏利基金”)第一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国际”)拟转让泰达宏利51%的股权,转让底价17.58亿元,信息披露日期从6月30日到7月27日。
泰达国际母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控股”)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泰达控股产业、金融和城市综合开发的产融城整体战略布局,产业布局这一项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现在退出泰达宏利基金这一证券投资基金,是为了更好布局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此次转让的根本原因。
此次股权变更,意味着持有泰达宏利基金15年的股东泰达国际将完全退出,如果股权转让完成,这家基金公司也将迎来其第四次更名。
接盘方或为二股东
据悉,综合改革后的泰达控股将建设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地方产业发展、推动产融城深度结合的一流跨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泰达控股将聚焦城市综合开发、金融、高端制造业三大主业,引领天津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泰达宏利基金17.58亿元的转让价格,泰达投资有关人士表示这个价格是评估机构给出的,里面有溢价成分,为此,记者专门致电此次资产评估机构——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公司首席评估师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评估的依据不便对外透漏。
天相投顾研究员杨佳星对记者分析,这个价格是很合理的,根据2021年一季报,泰达宏利基金非货保有规模在350亿元左右,假设按照千分之六的平均管理费来计算,年管理费收入在2.1亿元左右,因此对应公司整体市值35亿元的这个价格是相当合理的一个价格。
对于此次转让的接盘方,坊间传闻是泰达宏利基金的二股东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利投资”),记者向泰达控股方面求证,泰达控股表示:“最终转让给谁,还是得等挂牌后意向方们竞争决定。”为进一步核实此事,记者给宏利投资发邮件询问股权转让一事,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公司尚未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宏利投资为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以下简称“宏利金融”)旗下企业,而宏利金融是北美保险巨头之一,主要业务包括保险、财富管理等,业务范围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宏利金融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除了泰达宏利基金外,宏利金融旗下还有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
面临第四次更名
对于泰达宏利基金来说,股权变更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其历史上经历的三次改名和七次(包括此次)股权变更也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
泰达宏利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是实行“好人举手”制度以来,第一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当时的泰达宏利基金名为湘财合丰基金。
2004年1月,湘财合丰首次引入外资机构,湘财证券让出3%股权,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证券各让出15%股权,引入荷兰银行,湘财合丰基金也随之更名为湘财荷银基金。至此,湘财荷银由湘财证券、荷兰银行和山东鑫源控股分别持股37%、33%和30%。
2004年8月,山东鑫源控股将旗下泰达宏利基金30%的股权转给湘财证券,于是湘财荷银基金仅剩两位股东——湘财证券和荷兰银行,而湘财证券凭借67%的股权一举成为控股股东。
2005年2月,荷兰银行将33%的股权转让给荷银亚洲。
2006年4月,天津泰达控股第一次跟泰达宏利基金“联姻”。湘财证券转让全部67%股权给北方国际信托和荷银亚洲,而北方国际信托是天津泰达集团旗下公司,受让泰达宏利51%股权,其余16%由荷银亚洲接管,湘财荷银随即更名为泰达荷银。
2010年3月,宏利金融跟泰达宏利基金第一次“结缘”。外资股东荷银亚洲又将其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公司由此得名泰达宏利。至此,泰达集团旗下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1%股权,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有49%。
泰达宏利基金的最近一次股权转让发生在2018年12月,北方国际信托将所持有的泰达宏利基金51%股权转让给泰达国际。
高管动荡 人才流失
多次的股权转让为人事动荡埋下了伏笔。2008年,泰达宏利基金的总经理是缪均伟,他出身证监会系统,精于公司的规范化管理;2013年,刘青山出任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其在任期间也是泰达宏利基金的高光时刻。刘青山在任期间,泰达宏利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业绩表现优秀,其中泰达宏利成长混合、泰达宏利行业混合、泰达宏利周期混合、泰达宏利稳定混合都曾创造累计收益超400%的不俗成绩。2015年总经理刘青山“奔私”离职后,7位基金经理也在同一年离职,其中包括梁辉、胡振仓等在公司任职超过5年的老将。
之后,后加盟公司的刘建成为泰达宏利新一任总经理,随着刘建的胜出,当时总经理呼声较高却遗憾败北的徐克磊,终加盟了上海的天治基金,出任公司高管。2019年8月13日,泰达宏利基金公告,原总经理刘建因“个人原因,另有安排”离职,由傅国庆代任总经理一职。2020年5月29日,傅国庆转为公司总经理。
随着高管的动荡,泰达宏利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处于动荡状态。天天基金网显示,泰达宏利基金共有17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年又361天,行业平均为1年又242天。
在历史上,泰达宏利也曾出现过多位权益明星基金,但可惜的是,无论是较早的曾昭雄、李泽刚,还是后来的刘青山、梁辉,如今均已离职并创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而史博、吕越超、康赛波等昔日明星另谋高就。就目前公司基金经理情况来看,虽然人数不少,除泰达转型机遇股票A等少数基金业绩不错外,多数基金业绩平平无奇。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向记者指出,基金公司股权不够稳定,这就使得公司经营战略和骨干不够稳定。“而公司频繁更名,也使得公司品牌形象在基民心目中难以树立。”孙扬说。
公司规模增长乏力
虽然辉煌不再,但是借助2020年的基金大年,泰达宏利基金业实现了自身规模的增长。Wind数据显示,从2019年年末到2021年年中,泰达宏利基金资产规模从404亿元上升到500.76亿元,增长了96.76亿元。但记者同时注意到,从2019年年末—2021年年中,泰达宏利基金总共发行了146.1亿元的新基金,这也或许成为泰达宏利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因。
就基金业绩来看,泰达宏利基金近三年业绩表现也非常一般。就其主动管理基金来看,截至7月14日,其数量较多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最近三年平均收益为109.22%,而全市场偏股混合型基金最近三年平均收益为110.56%;同样数量较多的灵活配置型基金最近三年平均收益为62.68%,低于市场平均水平80.56%。
如若放眼全行业,泰达宏利已经被同期成立的公司远远抛下。截至2021年6月30日,跟泰达宏利基金几乎同时成立的国投瑞银基金规模为1196.34亿元;同样,跟泰达宏利基金同期成立的招商基金规模为5591亿元;而泰达宏利的基金可能只有超500亿元,只相当于招商基金的零头。
规模增长乏力也跟其频繁的股权转让和高管变动不无关系。孙扬指出,泰达宏利基金的中方和外方的股东更迭都比较频繁,不同股东的思路不一样,这使得泰达宏利一方面人事动荡频繁,另一方面其销售网络建设、产品开发、投资管理等思路更迭频繁,战略不够稳定,这是导致泰达宏利基金规模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股东的角度,泰达宏利在过去受到的支持力度较其他两家是略弱的。”杨佳星说。
对于泰达宏利基金此次控制权转让,以及规模增长缓慢等问题,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接到回复。
争抢外商独资公募牌照
近年来,国际资管金融巨头加快了布局中国的步伐。自2020年4月1日起,证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2020年4月1日当天,海外资管巨头贝莱德、路博迈向证监会递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材料被正式接收。两天后,摩根资产管理(以下简称“摩根资管”)宣布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
今年6月11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6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5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90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2.91万亿元。
此次泰达宏利基金股权转让的接盘方如果是宏利投资,泰达宏利基金就有望成为下一个外资独资公募基金。
孙扬认为,外资机构在资管方面相对专业和规范,且投研、量化做得相对较好,而对于公募基金配置海外资产有其自身优势的。“而其面临的挑战是对于中国的产业情况还不够了解,对于中国基民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熟悉,(外资机构)搭建适应中国基金投资的营销、投研体系,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孙扬说。
杨佳星分析,外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在中国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外资对标准类资产投资的经验,尤其是权益类资产投资经验来提升投研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业绩及规模。“但同时由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可能会在某些时候遇到无法准确判断资本市场走向、公司估值等情况,这将是外资入主公募基金的主要挑战。”杨佳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