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61年最严重干旱 长江61年最强干旱、美国近53度的高温,原因是“拉尼娜”女孩
推荐文章
想来此次寒潮来袭,与之前8、9月份就存在的专家的预判基本相符,今冬我们面临极端寒潮影响的概率偏高。
阿勒泰的雪
与往年不同,今年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遭遇了多年未曾有过的“旱情”,长江水位持续下降,大面积江滩裸露,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缩小了四分之三。相反的是身处干旱沙漠区的北方小城,8、9月份却连续下了几场透雨,有几个邻近山区的村子还遭了洪灾。
“事出反常必有妖。”比平常人注意到这一反常现象的是科学家们。打开网络,问问度娘,一切都来自于那个叫“拉尼娜”的气候现象。360百科上说: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
对于“拉尼娜”现象,中国的科学家们早就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的结果是:
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这种水文特征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下,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
拉尼娜现象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从1950年1月至2021年3月,一共出现16次不同峰值强度等级的拉尼娜现象,其中仅有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的气温偏高、有10个拉尼娜年冬季气温偏高、1个拉尼娜年正常,可见拉尼娜年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比偏暖的概率要大,基本上是两倍的差异。其中大家记忆犹新的“2008年中国雪灾”,就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的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有关。那一年,我们这里也是秋季降雨偏多,我住的那一片平房,好多人家都遭了“雨灾”。
今年夏秋之际,重庆罕见的45度高温,上海持续性的“40度+”高温;9月,美国遭遇的近53度的高温袭击,欧洲500年一遇的干旱,我国长江流域61年来的最强干旱……种种反常的气候现象,让专家学者们又看到了“拉尼娜”的影子,更有学者把2022年称为“三重拉尼娜年”。意思是继2020、2021年“双拉尼娜年”后,我们又将遇到了一个反常模式,在10、11月我们这里已遭遇了两次极端性寒冷气候。
可能是我是极其怕冷的,从10月头上我就穿上了棉裤,至今没有下过身。此次,寒潮来袭更让我有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走在路上,寒气几乎无视身上的毛衣、棉裤、羽绒服的存在,直接浸入皮肤,冷冰冰的感觉与往年大不相同,裸露在空气中的手、耳朵、面颊也冻的生痛,我突然有了小时候手脚冻肿复消后奇痒难耐的感觉。但看看此后15天的天气预报,气温有望稍有回升,心里才不甚怕了。
长江水位持续走低
其实今年入秋立冬以来,我们这里的气温一直没有往年同期那么低。听老人讲:“春不刮不热,冬不刮不冷”,我在心里默认是今年秋冬风刮的少了,所以天气不会太冷。眼看过了小雪节,一点儿雪花也没飘,天气虽然渐渐凉了下来,屋里的暖气也供了一月有余了,但外面天天是阳光和洵,温暖如春。原认为今年的冬天也就这样了,不会太冷,“拉尼娜”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或许又是一个“温暖的冬季”,心中对此前专家“今冬有可能遭遇寒潮”的预测心生疑惑。但突然来袭的寒潮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疑惑,更加坚定了今冬可能还会遭遇更强寒潮的袭击的认知。
全国最低气温预报图(11月29日)
有一点专家也是做了预测的:虽然今冬遭遇寒潮袭击的概率偏高,但不一定是“冷冬”,因为入冬以来到此次寒潮“入侵”,气温一直偏高,后期可能还会存在大多数时间气温偏高,寒潮来袭时强度大、影响大等气候现象。总之是一个“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的状态,我们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尽可能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的准备。